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HTX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Kraken交易所,交易所权威推荐,全球交易所排名,虚拟货币交易所排名,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什么【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线小时新闻电视台日前报道,该国计划通过立法简化流程,加速将被盗文物“物归原国”。近年来,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和博物馆,已经归还了数量有限的被掠夺文物。与此同时,部分欧美博物馆开始对其角色定位进行反思,从“有权拥有和解读艺术品的收藏机构”逐渐演变为“对文物负有道德责任的保管者”。有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表明西方博物馆正在经历身份危机,也折射了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霸权的逐渐衰落。有评论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将越来越难为其保留被盗文物找借口。
NPR称,直到大约10年前,大多数西方博物馆都没有深入思考过其收藏文物的出处问题,更不用说对被掠夺文物的国家进行赔偿。“博物馆(此前)的立场要执拗得多,‘我们是权威、是专家’。”美国博物馆联盟博物馆未来中心创始主任梅里特这样说。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西方归还被盗文物,公众对博物馆的看法发生了转变,有的博物馆价值观也发生了转变。许多博物馆现在正在重新评估它们作为所谓“世界遗产和文化普世守护者”的传统角色。
“在被盗文物的海洋中,博物馆的角色是什么?”据美国《旧金山标准报》报道,在该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工作的贝德纳表示,从自己开始负责处理艺术品和古董事务起,她对博物馆的看法完全变了。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刑法和犯罪学副教授耶茨主攻文物非法贸易方向。她表示,旧金山每一家拥有文物的博物馆“都有被掠夺文物,规模巨大,令人不安”。传统上,文物被盗问题的责任都会被归咎于盗窃文物的罪犯,但现在很多学者认为这种看法错误的。1993年,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工作的考古学家埃利亚曾大胆发言称,被盗文物的收藏者或收藏机构“才是真正的掠夺者”。很多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观点直到今天都是正确的。
亨特介绍说,2002年,包括法国卢浮宫和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内的18家全球著名机构签署上述宣言。在谈到博物馆藏品的来源问题时,该宣言声称,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通过“购买”还是“赠送”获得的文物,已“成为保管它们博物馆的一部分,并延伸为收藏它们国家遗产的一部分”。《》称,部分西方博物馆当时之所以签署上述宣言,是为了回击希腊不断呼吁英国归还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的要求。此外,西方博物馆面对越来越多的批评,被要求纠正殖民主义文化观。
亨特认为,《关于“普世博物馆”重要性和价值的宣言》对西方所谓“百科全书式博物馆”存在的正当性进行了辩护。此类博物馆一般都是大型甚至是国家级博物馆,保存着来自世界各地代表不同文化的藏品。《》则称,打造“普世博物馆”的梦想在几个世纪前就诞生了。在18世纪最初10年,一股风潮让许多艺术藏品从私人厅堂移到了公共空间,在理论上可以被所有人欣赏。“新的博物馆很快摆满了掠夺来的物品。”报道称,在殖民时期,英国将帕特农神庙的雕塑运到伦敦,《萨莫色雷斯胜利女神》雕像则被安置于卢浮宫,埃及的娜芙蒂蒂半身像被运往柏林,而贝宁青铜器散落于世界各地。
一些西方机构和学者声称,西方所谓“百科全书式博物馆”或者“普世博物馆”能使游客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培养了一种“人类共同历史感,从而对社会有益”。然而,很多学者和考古学家批评说,此类博物馆只不过是帝国主义的“遗迹”,它们从其他国家掠夺文物,让这些文物失去了其文化背景。《》也直言,这类博物馆从来没有所谓的“普世价值”,几乎所有“普世博物馆”都位于西方,是文物被掠夺国家民众很难触及的地方,“把世界文化囤积在许多人看不到的地方,毫无启蒙意义可言”。
梁怀新评价称,西方博物馆面临的身份问题,实际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霸权在当今世界处境尴尬的体现。他解释说,近代以来,西方通过全球殖民形成了与之相应的文化霸权,而西方博物馆也成了其收藏、展示甚至是炫耀殖民成果的重要场所,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博物馆都是与西方的全球文化霸权紧密联系的。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全球南方崛起的背景下,西方的全球文化霸权正在逐步瓦解。在此过程中,西方博物馆也失去了曾经的主导地位,更难以所谓“文化监管人”来自居,因此必然出现身份危机。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曾多次参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等。上述机构都有专门的亚洲展区以及相当数量的中国文物。记者发现,这些博物馆对于文物的介绍一般仅限于展品的名称、所属的地区、推断的年代等基础信息。其中一些介绍还会写错,汉语拼音漏写少写也是家常便饭。个别展品会注明是谁捐赠的,但不会说明这些文物最初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原因也显而易见,很多文物最初的获取手段写出来并不光彩。
同时,部分西方国家和博物馆仍持续归还被盗文物。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和法国,如今支持归还部分被掠夺文物,而另一些国家,如英国,可能会继续对有争议的文物采取“保留并解释”的做法,尽管绝大多数文物并未公开展出。例如,大英博物馆藏有900件贝宁青铜器,但永久陈列展出的不足100件。法国24小时新闻电视台日前报道称,英国面临多个备受瞩目的文物声索行动,包括希腊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以及印度要求归还“光明之山”钻石。《日本时报》表示,英国今年2月修改了法律,增加了博物馆归还被掠夺文物的难度。
与大英博物馆不负责任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洲各地正在兴建一批令人期待的博物馆。据《卫报》报道,2018年,位于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黑人文明博物馆开放,可容纳约1.8万件藏品,该馆明确提出要将部分空间用于展示目前收藏在欧洲博物馆的文物。近期,尼日利亚艺术文化旅游和创意经济部文化产业和遗产司司长阿纳玛对《环球时报》特派记者说,该国计划建设达到国际水准的国家美术馆、博物馆和纪念馆等,保存那些被追回及未被盗取的文物,使尼日利亚成为更多国际游客的目的地,为国家赚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