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Top加密货币交易所权威推荐绿色电力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日期: 栏目:火币交易所 浏览:

  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HTX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Kraken交易所,交易所权威推荐,全球交易所排名,虚拟货币交易所排名,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什么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煤炭消费总量、电煤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在1990~2005年16年间,煤炭消费增长了2.05倍,年均增长4.6%;其中电煤消费量增长了3.79倍,年均增长8.7%。电煤占比从1990年的25.8%增长到2005年的47.6%,年均提高3.9个百分点。由于电力增长主要来源于火电(1993~2005年13年火电增长对电力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81.4%),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煤电转化。

  提高能效 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提高单位煤炭的能源服务水平。①技术改造。优先发展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机组、大型联合循环机组,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现役火电机组,实施“上大压小”和小机组淘汰退役。②多联产。推进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在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地区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组,在采暖负荷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建设30 万千瓦等级高效环保热电联产机组,在中小城市建设以循环流化床技术为主的热电煤气三联供、以洁净能源做燃料的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③煤电基地。在西部煤炭富集地区建设以“坑口电站”为主体的煤电基地,实施“西电东送”。其核心是要处理好输电与输煤的关系,避免出现输送煤电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却牺牲了电力市场效率(反垄断)。

  管理市场 通过电力市场管理,提高单位电能的能源服务水平。①供给管理。以电力企业为抓手,切断不符合国家节能技术产业政策、强制性能效标准、能耗限额标准的生产企业的能源供给,藉此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动企业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提高电能利用效率。②需求侧管理。把需求侧节约的能源作为供给侧的一种可替代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达到减少能源供给实现同样能源服务需求的目的。目标主要集中在用户电量和电力的节约上,包括能效管理和负荷管理两部分,其主要市场工具是合同能源管理和能效电厂建设。③电力直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电力市场运行效率是推进绿色煤电的重要途径。其根本措施是减少市场交易环节、节约市场交易成本,让发电企业与电力消费者直接进入市场进行面对面交易,构建发电、售电“多卖多买”的市场竞争格局,开展电力直销。

  煤电替代 改善电力产品的比例构成,提高非煤电产品的市场份额。①建设水电基地。从现有的资源禀赋和开发条件看,水力发电是实现煤电替代的主力。②建设核电基地。利用核裂变与核聚变产生的能量生产电能是未来煤电替代的主要方向。③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地热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等)。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实现煤电替代的有益补充。当前,实施煤电替代战略、发展绿色电力的主要障碍在电价。由于占据80%市场份额的煤电采用的是成本加成定价法,煤电价格无法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也无法体现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损害成本,致使电价总体偏低,阻碍了可再生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也阻碍了核电的发展。

  政策工具 煤电替代是由投资形成的,合乎利润要求的成本约束是吸引投资者进入的前提,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有四:①价格补贴。这是提升非煤电价格竞争力的直观反映,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向电力用户征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方式向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上网电量提供差价补贴。由于电价本身的局限性,这一手段的作用是有限的。②配额管理。处于价格劣势的非煤电供给不可能由市场自发形成,需要政府以配额的形式强制煤电生产者的非煤电市场义务,这是保证非煤电市场份额的核心手段。③绿色电力证书。煤电生产者完成的非煤电配额需要价值实现,绿色电力证书是其基本形式。由政府能源主管部门根据绿色电力生产商实际入网电量的多少向其颁发绿色电力证书,并以此作为电力供应商、消费者完成其年度非煤电配额的交易工具,交易金额用于补偿非煤电成本。④碳税。这是配额价值实现的另一个基本形式,通过向电力用户征收煤电碳税,专项用于补偿非煤电成本。未来应在理顺电价的基础上转向配额管理。

  市场工具 发展绿色电力、推进煤电替代不仅需要政府推动,更需要市场拉动。其原因有二:一是上述绿色电力证书交易需要市场基础设施;二是绿色电力需要资本支持。市场拉动可供选择的工具有二:①建立碳交易所。一方面为绿色电力证书提供市场交易平台,另一方面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形成的碳减排额以及CDM项下形成的碳减排额的价值实现提供市场服务。②发展绿色金融。碳市场的发展将引发两类金融需求:一是由煤电替代引发的绿色电力投资需求;二是由碳排放权交易引发的碳金融及其衍生品需求。两类需求内容涵盖绿色信贷、绿色证券和绿色保险。前者随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挂牌成立,以及CDM业务的收入开展而逐渐走向成熟;后者目前主要体现在2007年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文件上,绿色信贷才刚刚开始、绿色资本市场远未形成。

标签: